1月11日,为进一步提升小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小学教育,云和县教育局制定出台了《云和县小学“强基”工程实施意见》,以此全面实施教育提质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固本强基、提升素养”的理念,实现小学“强基”工程和初中“壮腰”工程无缝对接,激发学校办学内生动力,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推动小学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二、总体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总目标,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以教育教学改革为重要抓手,经过3-5年的努力:
实现全县小学在原有基础上,教育教学环境明显改善,学校办学特色明显增强,整体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实现全县小学优质资源全覆盖,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小学教学质量在省市学业质量监测中达到中上水平,基本满足云和百姓对优质教育的美好需求。
三、主要举措
(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是培育优良品行。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制教育、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浙西南革命精神》《浙江绿谷》《乡土云和》等地方德育课程;围绕“老云和寻根之旅”“新童话创新之旅”“真山水生态之旅”三大研学主题,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加强特殊学生群体关爱工作,推进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设;加强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学习品质培养的研究,创设养成良好习惯的校园文化。
二是落实学科素养。创新与变革学科教学方式,着力探索与建设“学科群”,研究学科本质,把握学科素养,开展学科实践;践行“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重点突出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重要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与习惯;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与能力。
三是增强身体素质。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程,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坚持每年对学生进行1次健康体检,做好近视防控工作,实现青少年近视率每年下降一个百分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等校园体育项目,促进每位学生至少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运动技能达标率达到90%以上。
四是提升艺术素养。加强音乐、美术、书法等美育师资统筹配备,开齐开足美育课程,拓展活动形式,引导每位学生至少参加1个社团或兴趣小组,小学阶段要求基本掌握1-2项艺术技能,艺术特长达标率达到85%以上;开展“五大联赛一会一操”及“童话之春”等系列活动,搭建学生展示平台。
五是培养劳动品行。组织学生参加家务劳动、校园值日、校园劳动、校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开展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创建一批适合各学段学生特点的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每年集中组织学生到社会实践基地进行锻炼,推进校内劳动常态化、家庭劳动多样化、社会实践经常化。
(二)强化教学质量管理
一是明确质量目标。明确质量目标和工作重点,完善全程动态管理,确保责任到人,至2024年,全县小学教育质量综合监测指标达到全市中上水平,县实验小学、江滨实验小学、文元育英小学综合质量指标达到全市同类学校前列,城西小学、古坊小学和各农村小学综合质量指标达到全市同类学校中等水平。
二是加强常规管理。开展课堂教学效率研究,组织好集体备课活动,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常规管理的突破口,开展全员晒课活动和说课、上课、评课展示评比活动;落实巡课制度和课堂教学评估制度,促进学校教学常规调研活动常态化;完善作业、评价、辅导机制,统筹调控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开展线上线下辅导,完善学有困难学生帮扶制度,为学有余力学生拓展学习空间。
三是加强质量监测。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机制,完善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分析、比较、反馈机制,加强基于网阅系统的数据建设,配齐网阅设备,逐步实现从课堂、单元、期中、期末全过程的大数据分析,为改进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三)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一是编制课程规划。强化学校课程统筹规划与管理,要依据学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学生需求和教育资源等进行整体建构学校课程规划,为学生开设符合学科核心素养、满足学生选择学习需求的高质量特色课程。
二是探索高效课堂。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建立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行动模式,开展“面向深度学习的双导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推进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建设;加强大数据下课堂精准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强幼小衔接和小初衔接教学研究,开发衔接教学课程。
三是突出阅读课程建设。整体推进全科阅读,突出语文教学的阅读广度和深度,构建开放多元的校本阅读课程体系,实施小学生阅读指导书目和阅读量基本标准,关注英语学科词汇积累和校际差异;开展阅读教学研究,搭建阅读教育竞赛平台,探索建立校园阅读和书写评价体系,着力培养良好的阅读和书写习惯;开展书香校园评选,发掘和表彰一批阅读教育典型学校。
(四)培养教师专业能力
一是开展青蓝结对。落实“双导师”制度,帮助每一位青年教师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确立“一年起好步、两年过好关、三年上台阶、四年展实力、五年显身手”的发展目标,实施“学校培养为主、集中培训为辅、一年一度项目比武”的行动计划。
二是加强名师培养。制定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通过“绿谷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等途径,着力培养新生代学科带头人和教育领军人物;进一步完善学科和德育两个系列的教坛新苗、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名师评选制度,初步形成骨干教师培养体系,实现每校每百名学生至少拥有1名骨干教师的目标;进一步完善云和县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培养机制,开通“名师智慧空间”,扎实推进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联系帮扶学校制度。
三是加强学科建设。对学校教研组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进行全过程全时空诊断和指导,以问题为导向,全面引领教师开展课标、教材、教法、学情、试卷、作业、考试的研究,全面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支持鼓励中青年教学骨干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持续加强校本课程和校本作业建设,组织开展“优秀校本课程”“优秀校本作业”评选活动,打造优质校本教研资源库。
(五)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一是强化“山海协作”。建立和完善教育对口支援、名校结对、学科导师制等工作机制,深化与海宁、北仑等县外优质教育资源的交流合作;深化校际结对帮扶合作,创建“教师发展学校”,全面开展名师结对培养,实现课程、教材、师资等优质资源深度共享;创新教师研修方式,开展以“青年教师成长联盟”“名师工作室”“学科教研共同体”研修方式,努力提升教师培训的实效; 深入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
二是共建城乡教育共同体。组建县实验小学、江滨实验小学、古坊小学和城西小学四大城乡教育集团,实现小学教育集团全覆盖;深化“以城带乡”的集团办学管理模式,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上的差距;积极开展“城镇支援农村、强校支援弱校”工作,鼓励城区学校校长、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职、任教、支教;建立和完善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建立农村学校初任职教师到城区小学跟岗学习制度。
三是加强评价激励。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质量目标考核制度,明确质量目标和工作目标,完善全程动态管理,确保责任到人,修订完善《云和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办法》《云和县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问责实施办法》。
四是强化教研支撑。做好全县质量提升的整体规划,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建立教研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深入学校一线,帮助指导学校研制强校提质计划,解决质量提升中的问题,确保小学“强基”工程落细落实;要加强将学科教学的指导,将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前移到课堂,侧重研究和指导薄弱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运用联片教研、送教下乡、教学视导、网络教研等有效方式提高学校教学水平,补齐质量短板。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县、校两级小学“强基”工程实施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整体协调、紧密配合,深入有序推进小学“强基”工程。各小学要切实履行推进“强基”工程的主体责任,系统设计本校推进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和时间表、路线图,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思路清晰、措施得力、责任到人。
(二)开展专题培训
县教育发展中心要组织校长、中层和骨干教师开展小学“强基”工程专题培训,切实提高校长、中层和骨干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管理能力和业务素养,要组织开展小学“强基”工程交流展示活动,分享典型经验和做法。各学校要围绕强校提质,开展校本研修,扎实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加强督促检查
督导中心、教育科、教育发展中心要加强对各校小学“强基”工程行动方案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督导中心要将小学“强基”工程落实情况纳入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体系,强化专项督导评估结果运用;教育科、教育发展中心要加强小学“强基”工程实施的过程性指导,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四)营造提质氛围
各下属事业单位及学校要加大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宣传力度,要加大对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目标和小学“强基”工程的宣传,培植、发现小学教育教学典型,树立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典范和学生勤奋好学的典范,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法,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云和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来源:云和县教育局)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固本强基、提升素养”的理念,实现小学“强基”工程和初中“壮腰”工程无缝对接,激发学校办学内生动力,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推动小学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二、总体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总目标,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以教育教学改革为重要抓手,经过3-5年的努力:
实现全县小学在原有基础上,教育教学环境明显改善,学校办学特色明显增强,整体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实现全县小学优质资源全覆盖,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小学教学质量在省市学业质量监测中达到中上水平,基本满足云和百姓对优质教育的美好需求。
三、主要举措
(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是培育优良品行。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制教育、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浙西南革命精神》《浙江绿谷》《乡土云和》等地方德育课程;围绕“老云和寻根之旅”“新童话创新之旅”“真山水生态之旅”三大研学主题,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加强特殊学生群体关爱工作,推进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设;加强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学习品质培养的研究,创设养成良好习惯的校园文化。
二是落实学科素养。创新与变革学科教学方式,着力探索与建设“学科群”,研究学科本质,把握学科素养,开展学科实践;践行“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重点突出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重要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与习惯;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与能力。
三是增强身体素质。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程,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坚持每年对学生进行1次健康体检,做好近视防控工作,实现青少年近视率每年下降一个百分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等校园体育项目,促进每位学生至少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运动技能达标率达到90%以上。
四是提升艺术素养。加强音乐、美术、书法等美育师资统筹配备,开齐开足美育课程,拓展活动形式,引导每位学生至少参加1个社团或兴趣小组,小学阶段要求基本掌握1-2项艺术技能,艺术特长达标率达到85%以上;开展“五大联赛一会一操”及“童话之春”等系列活动,搭建学生展示平台。
五是培养劳动品行。组织学生参加家务劳动、校园值日、校园劳动、校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开展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创建一批适合各学段学生特点的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每年集中组织学生到社会实践基地进行锻炼,推进校内劳动常态化、家庭劳动多样化、社会实践经常化。
(二)强化教学质量管理
一是明确质量目标。明确质量目标和工作重点,完善全程动态管理,确保责任到人,至2024年,全县小学教育质量综合监测指标达到全市中上水平,县实验小学、江滨实验小学、文元育英小学综合质量指标达到全市同类学校前列,城西小学、古坊小学和各农村小学综合质量指标达到全市同类学校中等水平。
二是加强常规管理。开展课堂教学效率研究,组织好集体备课活动,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常规管理的突破口,开展全员晒课活动和说课、上课、评课展示评比活动;落实巡课制度和课堂教学评估制度,促进学校教学常规调研活动常态化;完善作业、评价、辅导机制,统筹调控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开展线上线下辅导,完善学有困难学生帮扶制度,为学有余力学生拓展学习空间。
三是加强质量监测。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机制,完善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分析、比较、反馈机制,加强基于网阅系统的数据建设,配齐网阅设备,逐步实现从课堂、单元、期中、期末全过程的大数据分析,为改进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三)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一是编制课程规划。强化学校课程统筹规划与管理,要依据学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学生需求和教育资源等进行整体建构学校课程规划,为学生开设符合学科核心素养、满足学生选择学习需求的高质量特色课程。
二是探索高效课堂。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建立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行动模式,开展“面向深度学习的双导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推进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建设;加强大数据下课堂精准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强幼小衔接和小初衔接教学研究,开发衔接教学课程。
三是突出阅读课程建设。整体推进全科阅读,突出语文教学的阅读广度和深度,构建开放多元的校本阅读课程体系,实施小学生阅读指导书目和阅读量基本标准,关注英语学科词汇积累和校际差异;开展阅读教学研究,搭建阅读教育竞赛平台,探索建立校园阅读和书写评价体系,着力培养良好的阅读和书写习惯;开展书香校园评选,发掘和表彰一批阅读教育典型学校。
(四)培养教师专业能力
一是开展青蓝结对。落实“双导师”制度,帮助每一位青年教师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确立“一年起好步、两年过好关、三年上台阶、四年展实力、五年显身手”的发展目标,实施“学校培养为主、集中培训为辅、一年一度项目比武”的行动计划。
二是加强名师培养。制定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通过“绿谷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等途径,着力培养新生代学科带头人和教育领军人物;进一步完善学科和德育两个系列的教坛新苗、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名师评选制度,初步形成骨干教师培养体系,实现每校每百名学生至少拥有1名骨干教师的目标;进一步完善云和县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培养机制,开通“名师智慧空间”,扎实推进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联系帮扶学校制度。
三是加强学科建设。对学校教研组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进行全过程全时空诊断和指导,以问题为导向,全面引领教师开展课标、教材、教法、学情、试卷、作业、考试的研究,全面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支持鼓励中青年教学骨干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持续加强校本课程和校本作业建设,组织开展“优秀校本课程”“优秀校本作业”评选活动,打造优质校本教研资源库。
(五)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一是强化“山海协作”。建立和完善教育对口支援、名校结对、学科导师制等工作机制,深化与海宁、北仑等县外优质教育资源的交流合作;深化校际结对帮扶合作,创建“教师发展学校”,全面开展名师结对培养,实现课程、教材、师资等优质资源深度共享;创新教师研修方式,开展以“青年教师成长联盟”“名师工作室”“学科教研共同体”研修方式,努力提升教师培训的实效; 深入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
二是共建城乡教育共同体。组建县实验小学、江滨实验小学、古坊小学和城西小学四大城乡教育集团,实现小学教育集团全覆盖;深化“以城带乡”的集团办学管理模式,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上的差距;积极开展“城镇支援农村、强校支援弱校”工作,鼓励城区学校校长、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职、任教、支教;建立和完善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建立农村学校初任职教师到城区小学跟岗学习制度。
三是加强评价激励。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质量目标考核制度,明确质量目标和工作目标,完善全程动态管理,确保责任到人,修订完善《云和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办法》《云和县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问责实施办法》。
四是强化教研支撑。做好全县质量提升的整体规划,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建立教研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深入学校一线,帮助指导学校研制强校提质计划,解决质量提升中的问题,确保小学“强基”工程落细落实;要加强将学科教学的指导,将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前移到课堂,侧重研究和指导薄弱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运用联片教研、送教下乡、教学视导、网络教研等有效方式提高学校教学水平,补齐质量短板。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县、校两级小学“强基”工程实施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整体协调、紧密配合,深入有序推进小学“强基”工程。各小学要切实履行推进“强基”工程的主体责任,系统设计本校推进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和时间表、路线图,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思路清晰、措施得力、责任到人。
(二)开展专题培训
县教育发展中心要组织校长、中层和骨干教师开展小学“强基”工程专题培训,切实提高校长、中层和骨干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管理能力和业务素养,要组织开展小学“强基”工程交流展示活动,分享典型经验和做法。各学校要围绕强校提质,开展校本研修,扎实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加强督促检查
督导中心、教育科、教育发展中心要加强对各校小学“强基”工程行动方案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督导中心要将小学“强基”工程落实情况纳入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体系,强化专项督导评估结果运用;教育科、教育发展中心要加强小学“强基”工程实施的过程性指导,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四)营造提质氛围
各下属事业单位及学校要加大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宣传力度,要加大对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目标和小学“强基”工程的宣传,培植、发现小学教育教学典型,树立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典范和学生勤奋好学的典范,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法,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云和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来源:云和县教育局)
监制:曹善君
编辑:王 俊
纠错:409138777@qq.com
秀山丽水融媒体中心/秀山丽水网
浏览量:24.5万
更多云和县教育局动态专题
- 云和:法治副校长(班主任)以法之...
- 山海一家亲!吴兴区政协为云和崇头...
- 云和县2024年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
- 丽水市教育局到云和调研指导春季开...
- 【多彩课程】云和县古坊小学“幸福...
- 云和“家校共育”场景应用被评为20...
- 云和启动校园交通文明提升行动
- “云和木玩游戏”教育研讨会暨榜样...
- 云和县新建老年学校 助推终身学习迈...
- 云和县庆祝第39个教师节暨新教师入...
- 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王会军一行莅云...
- 祝贺!云和县实验小学学生在全国大...
- 赋能新发展 提质新征程 | 2023年云...
- 云和重拳出击,处罚1起违规学科类培...
- 云和县各中小学开展“云和学子访梯...
- 云和经验亮相全省教育装备创新大会
- 云和县教育系统召开教职工“县管校...
- 立德树人显智慧 提升技能展风采 | ...
- 礼赞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 云和县教...
- 云和县教育系统召开落实全面从严治...
- “云和木玩游戏”项目工作坊第三次...
- 护航高考,云和在行动!
- 云和:以巡促改 全面打响举全县之力...
- 云和:人工智能进课堂,满满科技感...
- 5+6+2! 云和县在市青少年电脑机器人...
- 金华市婺城区教育局到云和考察“云...
- 携手并进 以生命守护生命——丽水市...
- 喜报 | 云和职技校季海平荣获2023年...
- 云和县教育局召开“云和木玩游戏”...
- 试点+1!云和教育数字化改革再添一...
- 省教育厅副厅长汤筱疏调研云和教育...
- 云和县教育工会开展“幸福像花儿一...
- “云和木玩游戏”——木玩建构游戏...
-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亚运会暖场节目遴选 云和这群学生通...
- 融、种、作、务!云和县实验小学的...
- 教育部授牌“八一爱民学校”,云和...
- 盘点2022|云和教育系统改革重塑向未...
- 优秀!云和两个项目入选省职业教育...
- 历史首次!云和职技校“金牌教练”...
- 【丽水日报】举全县之力实现“县中...
- 云和举行“云和木玩游戏”木工项目...
- 云和高分通过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督...
- 山海联动谋共进 补齐短板踏征程 云...
- 三连冠!云中男篮蝉联市赛冠军
- 党代表在基层丨钟华燕:让更多山区...
- “花式”课堂来啦!一起来看看云和...
- 云和县召开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
- 《小木玩 大世界 “云和木玩游戏”...
- 【丽水日报】打造成长“强磁场” 迈...
- 云和县教育系统召开传达学习党的二...
- 云和县教育局召开创建全国义务教育...
- 党的二十大代表、云和县第三中学德...
- “匠心”铸就 • 云职骄子 | 丽水市...
-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
- 云和县教育系统召开2022学年第一学...
- 云和县“家校共育”场景应用入围省...
- 助推云和教育高质量发展,云和中学...
- 【优秀教师风采展示】浙江省特级教...
- 逆境中求突破 变局中开新局 云和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