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是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21日,位于云和县雾溪畲族乡水竹垟村的150亩梯田水稻“赶趟儿”迎丰收。以往由四五十户村民协力耕种的农田,如今借助微耕机,只需要数天时间就能完成收获。乘着“技术东风”,大山深处的种粮模式正式步入了提质增效“新时代”。
秋风起,稻穗黄,在水竹垟村村口抬头望去,只见满山的稻田层叠向上,沉甸甸的稻穗挂满枝头,处处都是丰收景象。通过稻田与稻田间铺设的木板,村民柳德苗驾驶着收割机驶过一丘丘稻田,伴随着机器运转,成片的水稻整齐倒下,一把把新鲜脱粒的稻谷落入麻袋,既不用弯腰,也不费力气,这项刚刚走进大山的新技术让前来帮忙的村民们赞叹不已。
“前几天我去丽水市里考收割机的驾驶证,四天时间,一次就考过了,可以直接拿证,再加上现在国家政策好,吃饭、住宿都不用我们自己花钱,这个证拿得很实惠,也很及时。”柳德苗表示,今年他种植了旱优73号、中浙优10号等新品种水稻200余亩,国庆节前后,就有近150亩水稻需要收割,有了机器的帮助,效率大大加快,能够省下不少的时间、力气和人工。
水竹垟村海拔约700米,群山环绕,近年来,为保护雾溪水库水源地,村庄90%的人口搬迁至县城生活,村民们世代开垦耕种的梯田也逐渐被闲置。现如今,随着水稻钵苗抛秧新技术与微耕机等机械设备走进大山,越来越多的农户有了承包土地,一人种上几百亩田的底气,在农业新技术的助力下,如柳德苗这样的山区“产粮大户”正在不断涌现。
浏览量:0.6万
更多云和县农业农村局动态专题
- 云和:又是橙黄橘绿时 “红美人”甜...
- 云和县两家生产主体获评省级优质农...
- 2024年浙江省农业品牌目录名单公布...
- 新项目入驻!云和石浦秋收好风光即...
- 增幅全市第二!云和县农民收入实现...
- 总收入突破4300万元!云和县村集体...
- 云和:“智慧”养殖解锁渔业发展“...
- 云和湖有机鱼成功入选“丽水山耕”...
- 云和农事服务中心着力解决农户晾晒...
- 全省最佳!“云和师傅”再次“出圈...
- 百年梨树,云和雪梨产业发展的“见...
- 150亩梯田迎丰收,云和“微”技术育...
- 云和雪梨上高速,拓宽乡村共富路
- 云和着力写好异地搬迁“后半篇”文...
- “云和师傅”万里行,让共富产业“...
- 喜讯!云和这个村获评省级优秀
- 保驾护航!专业管护助力云和雪梨产...
- 云和县 “耘禾山耕”牌翠冠梨获评“...
- 凝聚“三乡人”!云和县以乡村人才...
- 云和县石塘镇入选2024年度革命老区...
- 云和雪梨种植保险为雪梨生产“保驾...
- 云和数字化赋能山区“稻+”产业高质...
- 云和县高架西瓜上市,让你清凉一“...
- 这个夏季云和县 “梯田三白”成市民...
- 云和县伏布生猪生态养殖示范园正式...
- “90后”青年林徐立:开山通海,让...
- 清凉一夏!云和县黄家畲村成避暑热...
- 补助资金20万元!云和一基地获评市...
- 云和县紧水滩镇“订单玉米”迎来今...
- 建强“三支队伍”丨一名“云和师傅...
- 建强“三支队伍”丨云和“田间学堂...
- 浙报头版关注|从“靠技术吃饭”到...
- 云和无人机“飞防”订单作业护航农...
- 全市唯一!云和入选全省首批“浙农...
- 建强“三支队伍”丨云和“田间学堂...
- 云和:“炒茶大师”进礼堂 技能礼堂...
- 村景融合新游线开通,云和紧水滩镇...
- 云和:渔政亮剑行动 护航水上安全
- 高素质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助力云和...
- 云和这个高架草莓基地扩建啦
- 一田多用!云和发展“稻+”生态产业...
- 云和玩转稻田新花样 认养摸鱼趣味多
- 云和县农业园区创成省级现代农业园...
- 开犁大典!共赴一场云和梯田的农耕...
- 云和坚持“运营思维” 助力公园乡村...
- 全市首批!云和6款农产品入选丽水市...
- 6500万元!云和县石塘镇幸福茶乡和...
- 全国首批!云和县大田葡萄农民田间...
- 云和:部门牵手“土专家” “三支队...
- 云和2人入选丽水市“十大引领性农创...
- 云和:一键育秧抛秧 新质生产力铸起...
-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云和解放社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