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丽水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官方APP

小舟山梯田获评“中国美丽田园”称号
晨曲
洞背村全景图
科学探索种植大棚蔬菜
  2013年以来,青田县农村工作办公室按照省、市“深化千万工程、全面建设美丽乡村”总体要求,以农村环境全面整治为基础,以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中心村培育建设为重点,以“三沿”区域连线和整乡整镇整治为主抓手,全区域谋划,点线面结合,努力形成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美丽乡村格局,全面提升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建设“洁净、美丽、幸福”的侨乡特色美丽乡村夯实基础。

  围绕年初制定的启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1个重点村、2个一般村,完成第三批2个省重点培育示范中心村建设,创建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条美丽乡村风景线的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全面动员,增加投入,强化服务,推动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一、加强组织发动,落实各项推进措施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县“十百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协调,各成员单位合理分工,职责明确。成立了青田县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领导小组、青田县高市村省级重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领导小组、“双清”行动工作领导小组。

2、精心部署落实
  一是将美丽乡村建设列入县委、县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落实目标责任制管理,定期听取工程进展情况汇报。二是多次召开有关会议,在4月份,召开了全县农村工作会议,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专题听取“六边三化三美”行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洁净乡村创建进展情况汇报,并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分管领导经常带领农办、规划建设、国土、文管等部门深入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村做好检查指导工作,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三是制定了有关政策文件,先后出台了《青田县深化“三沿”整治推进“四边三化”行动实施方案》(青委办发〔2013〕15号)、《青田县清理河道清洁乡村专项行动方案》(青政办发〔2013〕35号)、《关于开展洁净家庭、洁净村庄、洁净乡镇创建活动的通知》(青双清办〔2013〕4号)、《关于加强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提升农村卫生保洁水平的实施意见》(青政办发〔2013〕58号)等文件,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大仁村-美丽乡村新貌高市村-陈诚故居全貌
3、注重规划引领
  将高市村古村落保护利用项目纳入石门洞5A级景区创建总体规划,委托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青田县高市村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利用详细规划》,并在5月初通过省里组织的会审。一般村高市乡黄镇村、石溪乡金泉村已完成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高速(330国道)海口至船寮段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委托杭州铭创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规划,初步估算投资1200万元,通过统一设计、统一墙体风格、统一施工的方式对该路段沿线房屋外墙立面进行改造,对沿线村庄及节点整体景观设计进行绿化。

4、继续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
  今年县财政安排“美丽村居、和谐家园”建设专项资金2500万元,“四边三化”行动专项资金2000万元,为我县更好推进美丽乡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中心村培育建设等工作提供了资金支持。

二、创新工作机制,做好结合文章

  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同时兼具特色性,在具体工作推进过程中,主要注重三个结合:一是与异地搬迁相结合。引导居住在高山远山古村落的农户整村搬迁,在政策、资金、安置小区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对整村搬迁后的古民居进行保护利用,或异地保护利用,如高市村规划7幢古建筑进行异地保护利用。二是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工作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范畴,并整合各涉农部门新农村建设资金,向历史文化村建设倾斜,做到“特色文化村建设到哪里,资金配套跟进到哪里”。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村落给予用地指标、金融贷款等方面政策倾斜。三是与乡村旅游开发相结合。坚持“保护第一、有序利用”的原则,深入挖掘古村落的人文典故,对16个历史文化村落(古建筑村落10个村、自然生态村落3个村、民俗风情村落3个村)进行分门别类建立档案,实行分类保护,做到“一村一韵”和“村村有故事”的主题,着力助推乡村旅游业发展。
洞背村-特色农家乐绿色村居休闲乐园
 
三、积极整合资源,合力推进项目建设
1、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
  认真做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省首批重点村高市村、一般村高市乡黄镇村、石溪乡金泉村的项目申报工作, 总投资2700万元。根据省里要求,今年需完成30%以上形象进度任务,高市村已完成陈诚故居等15幢古建筑的修缮工作,古建筑修复项目完成顶瓦修补面积2000平方米、墙体加固面积2600平方米、立面改造面积4500平方米、构件修复300个;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构)筑物整修改造项目完成立面改造4500平方米、结构降层房屋1幢、整体拆除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搬迁安置区建设项目完成用地面积3.2亩、搬迁安置农户15户、新建道路硬化2公里、新建给排水管网0.6公里、新建公共服务场所建筑面积975平方米;完成村内古道修复改造1500米。在高市村历史文化古村落利用保护规划区块内现存有部分现代房屋,其中尤以高市扶贫小区为甚,与古民居风貌不相协调。为此,我们配套实施了民国风情立面改造项目,在对古村落规划区域内部分现代房屋进行拆除的基础上,对成片的现代风格房屋按民国风格进行大面积改造,力求全村建筑风貌统一协调,完成229间民房的民国风情改造。高市乡黄镇村古建筑修复项目已完成顶瓦修补面积1500平方米、墙体加固面积1000平方米、立面改造面积180平方米、构件修复个数70个;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构)物整修改造项目已完成立面改造面积300平方米,村内古道修复改造500米。石溪乡金泉村建筑修复项目已完成顶瓦修补面积5000平方米、墙体加固面积5000平方米;构件修复个数20个,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构)物整修改造项目已完成立面改造面积950平方米,完成村内古道修复改造1100米。

2、“六边三化三美”行动
  以彰显特色为目标,着力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着力培育典型和示范线,形成突破一点、辐射一片的格局。今明两年重点打造高速、330国道(海口—船寮段)、57省道两条美丽乡村风景线,一条城市入口迎宾大道,规划样板项目23个,总投资7.24亿元(不包括华侨新村等特色村改造项目)。其中2013年要重点打造高速(330国道)海口至船寮段美丽乡村风景线,以及高速出入口(黄埔)至县城段迎宾大道景观工程,实施的建设样板项目16个,总投资6.69亿元。高速(330国道)海口至船寮段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委托杭州铭创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规划,初步估算投资1200万元,通过统一设计、统一墙体风格、统一施工的方式对该路段沿线房屋外墙立面进行改造,对沿线村庄及节点整体景观设计进行绿化。海口段沿线房屋外墙立面项目在11月份已开工建设,到目前已完成改造面积1万多平方米。高市段外墙立面改造项目通过政府补助形式,由乡政府统一组织实施,现已做好样板房,力争在12月份全面动工。完成了沿线林相改造7150亩,森林通道建设11公里,6个省级森林村庄、7个市级绿化示范村种植绿化苗木15000多株。对小群道班站、船寮白岸、温溪高岗、山口至仁庄等路段及“三改一拆”后腾出的公路沿线空地进行绿化,提升公路沿线绿化水平。拆除各类违章建筑及搭建1245多处,77013平方米;清理主干道沿线、房前屋后乱堆乱放15347多处。依法取缔非法废品收购点24家,搬迁废品收购点3家。拆除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等不规范的广告牌148个,2457平方米。就地绿化整治或深埋改造坟墓1453穴。完成了章旦乡章旦村、高市乡雄溪村2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创建工作。
白浦村-村民喜摘杨梅仁宫村-活力乡村、文化乡村
3、洁净乡村创建工作
  为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设“洁净、美丽、幸福”侨乡,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在 “双清”集中整治阶段,各乡镇(街道)根据县里的统一部署开展了环境卫生大清扫活动,在全县上下形成 “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氛围。全县33个乡镇(街道)、414个行政村、134400户农户全面开展大扫除;清理处置农村沿路垃圾堆5909堆,清理处置农村房前屋后垃圾堆14074堆,清理农村污水坑81处,清理农村臭水沟12000多米,清理河岸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堆、建筑垃圾328堆,清理河岸农业生产废弃物87处,清理村庄主干道沿线乱堆放3016处,清理农村房前屋后乱堆放7792处。制定青田县洁净家庭评价标准,在全县开展洁净家庭、洁净村庄、洁净乡镇创建活动。已全面完成78694户洁净家庭、村庄 357个洁净、29个洁净乡镇的认定工作。

4、中心村培育建设
  第三批省重点培育示范中心村按照省下达指标任务数,整合部门和项目资源,多方筹措资金,推进农民居住点缩减与人口集聚、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扩面提升、最大居住点基础设施配套、其他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四大项目建设,全面完成省下达的指标任务。今年新启动的15个中心村累计新增村内主干道硬化里程 4公里;新增建设生活污水治理池221立方米、受益农户153户;新安装路灯93盏;新增垃圾箱163个,新增垃圾集中收集房12个,新增垃圾清运工具5辆,各村建立健全保洁长效机制,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达100%;新增种植绿化苗木1445株;新增改造危旧房建筑面积7842平方米。

四、加强检查指导,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一是建立成员单位工作例会制度,根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定期召开会议,掌握情况,分析问题,推动工作。二是建立美丽乡村建设考核奖励机制。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中心村培育建设、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各项工作列入乡镇和有关部门的年度考核。三是发挥专家指导组的作用,定期深入各实施村,逐村进行现场指导,提高项目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