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丽水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官方APP

  自全市“大搬快治”三年行动部署以来,景宁县以高站位谋划、全方位部署、快节奏开局,以赶考姿态强力推进“大搬快治”,全力提速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截至12月21日,全面完成“大搬快治”三年避让搬迁除险任务。

一、立足“早”,政府带动,资源要素落实
一是落实领导,健全组织。
  全县建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及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从各部门抽调人员20名,设立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大搬快治”指挥部,与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统筹协调全县“大搬快治”工作。
景宁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大搬快治”誓师大会景宁县委副书记、县长钟海燕向乡镇(街道)授“大搬快治”攻坚战旗
二是自我加压,拉高标杆。
  2月5日至5月15日组织全县进行“拆治归”百日攻坚,将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大搬快治”行动列为百日攻坚的“九大战役”之一,要求100天内全面完成全年避让搬迁任务,将“大搬快治”列为大赶考的“十项重点工作”之一,明确2017年搬迁3443人,工程治理15个点。
“大搬快治”攻坚战队蓄势待发九龙乡党员干部协助搬迁群众腾空房屋
三是落实行动,传递决心。
  景宁九届政府班子在组建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集体亮相渤海镇叶处村举行“全县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大搬快治’誓师大会”,现场签订责任状,向干部群众传递 “不达完胜、绝不收兵”的明确信号,并在现场拆除该村涉危房屋1.5万平方米。同时,先后15次召开全县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大搬快治”工作推进会、现场会和点评会,高规格、强声势、快节奏推进“大搬快治”工作,不断掀起工作高潮。

二、突出“实”,保障机制,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挂图作战,定点销号。
  县里绘制了全县“大搬快治”作战图和项目表,实施挂图作战、销号管理。明确搬迁协议签订、房屋拆除、工程治理竣工和涉危常住人口撤离的时间节点,要求各乡镇(街道)限时完成。目前,已对全县所有隐患点的常住人员采取避让安置,搬迁安置协议签订、避让搬迁点房屋拆除均超额完成,70个隐患点通过搬迁和工程治理达到“人员全部搬走”、“隐患全面排除”顺利通过核销审查,实现销点。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辉忠到包凤示范小区调研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夏晓鸿率省“除险安居”督导组检查指导工作
二是全程督战,定时通报。
  建立乡镇(街道)联系领导“督战制”,由县委书记和县长向各副处级以上县领导交办“督战令”,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职责,将“大搬快治”工作列入全县年度综合考核,实行日报进度树排名、半月点评促后进的全天候督查机制。建立全县“大搬快治”微信工作群,实现工作动态实时反应,经验做法及时推广,发现问题即时交办,全面营造各乡镇(街道)争分夺秒、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全县34位副处级以上县领导均多次到攻坚一线联系乡镇督导“大搬快治”,直接处理或协调解决了百余个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编发“大搬快治”进度通报66期,“大搬快治”攻坚战报39期。
严伟华副县长在郑坑乡督查重点工作主要领导共同签订“大搬快治”责任书
三是部门联动,协同作战。
  明确各部门职责:国土部门负责做好避让搬迁安置用地保障;农办负责农民异地搬迁、新农村建设等政策资源整合;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确保专款专用;民政部门负责加强避灾中心建设,提升避灾能力;农办、建设、公安、民宗等6个部门和有关乡镇(街道)组成的资格确认领导小组负责解决资格认定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截止目前,全县已完成避灾安置中心建设156个,落实“大搬快治”专项资金8000万专项用于地质灾害点群众搬迁和临时安置补助。

三、强化“细”,引导群众,确保应搬尽搬
一是政策红利引导“主动搬”。
  按照货币安置优先、乡镇就地安置优先“两个优先”原则,设置补助标准差,并对少数民族避让搬迁群众在原补助标准基础上,再增加6500元/人补助,最高补助60700元/人。同时由乡镇领导干部逐村逐户上门分析户情、解读政策,做细做实群众工作。全县共有领导干部万余人次走村入户宣传政策,引导1351户避让搬迁户签订搬迁安置协议。
拆除渤海镇叶处村搬迁点房屋梧桐乡群众喜搬迁
二是宣传造势推动“马上搬”。
  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告诫群众地质灾害的危险和无情,鼓励群众克服困难,树立迎接新生活的信心,推动大搬快治。如红星街道开展“夜猫行动”,街道干部日间下村察情,夜晚入户动员,有的放矢、精准发力,群众心服口服马上搬。九龙乡根据5个避让搬迁点的分布和人口数量,划分并成立了两个作战纵队,各队员以团队为依托,全程包干负责3到5户搬迁作战任务,以 “特种作战”模式,灵活开展工作,全面提速“大搬快治”。
乡镇干部上门协助群众腾空乡镇干部周末攻坚拆房
三是示范小区保障“放心搬”。
  在安置点选择和规划编制时,充分做好资源、就业和产业要素的调查论证,安置小区配套建设集体经营用房或物业管理用房,用于发展来料加工、手工制造业和社区服务业。其中畲族搬迁群众原则上落户畲族集聚小区,为畲族民族风俗习惯保护提供条件。全县共规划安置点(小区)8个,已完成前期投入7.115亿元,建成渤海镇梅坑、九龙乡畚斗湾2个安置点,乡镇小区安置的群众通过公寓联建、直房自建等方式加快建设新居,全县最大的地质灾害搬迁安置点包凤示范小区和金山垟、澄照农民创业园等3个县城安置小区正在紧张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