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丽水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官方APP

夏宝龙书记到五中调研
民族中学攀岩馆落成仪式
职业中专实训课
实验小学国学经典诵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松阳教育工作始终围绕创建省级教育现代化县的目标,举全县之力,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学校布局,不断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育内涵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断促进教育公平,从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松阳二中学生校园写生幼儿花式篮球  
  经过多年的努力,松阳教育先后完成了学校撤并布局大调整,加大政府投入、加大硬件水平提升,完成国家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创建及优先发展、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改革创新的省级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创建。
教育经费保障到位
  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当成最大的民生,严格按“三增长两提高”的要求落实教育经费,2016年全县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到5.85亿元,比2012年(3.32亿)增长76.2%,其中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基础教育事业经费的比例由2011年的3.3%提高到目前的6.2%。设立教育现代化创建专项资金、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借智办学专项资金等推进全县教育发展的经费列支项目,有效推动了全县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教育布局更趋合理
  坚持把教育布局作为提升教育发展均衡性的重要内容。新建城北民工子弟学校,有效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权利;新建松阳县第五中学,实现全县初中学段的小班化教育;整合并合理配置教育存量资产,设立玉岩镇实验学校,实现水南小学整体搬迁,有效缓解县城周边及中心城镇小学教育资源紧缺问题;迁建古市幼儿园,改建第二实验幼儿园,新建象溪、大东坝、樟溪等乡镇中心幼儿园以及民办哈灵幼儿园,大幅提高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与丽水文元教育集团合作创办优质民办学校——汇文中学和汇文小学,有效优化教育层次结构;创办培智学校,充分满足特殊群体受教育的需求,确保教育公平普惠;建立社区学院、区域中心成技校(社区学校),形成辐射城乡的成人社区教育网络,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教育发展更加均衡
  全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96.2%,幼儿园办学资质实现“零无证”,等级幼儿园占87.5%,校际办学差异系数达到优秀等级。累计创建丽水市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6所,达标学校12所。松阳一中成功创建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松阳二中成功创建省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县职业中专创成省一级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如期开展。通过教育大网改造,所有公办学校实现宽带“千兆到校,百兆到桌面”,教学多媒体班套比达1:1,生机比达4.2:1。

教育质量显著提升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小班化教学,选课走班由高中段向初中段延伸,多门选修课和校本课程获省市奖励。高考成绩屡破新高,近三年高考一本上线人数连续突破百人大关,其中2014年全市文理科状元均出自松阳,2015年高考高校录取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16年高考重点上线率和本科上线率均呈现大幅增长趋势;单考单招上线率近年来保持在85%以上。义务教育质量稳步向前,多项指标居全市前茅。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优化育人模式,不断丰富育人载体,全面推进育人合力。体艺工作成效显著,2016学年体质健康达标率位居全市第一。

教育改革不断深入
  始终把教育改革创新作为解决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提升教育发展质量的有效抓手,创新性地出台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以全省智慧教育试点县为契机,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管理方式探索,努力促进教育质量提升。针对山区学校专业教师不足的难题,创新开展专业课教师跨校走教,并在全省率先开展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试点工作,5年来累计培养全科教师43名。深入推进市级教师校长交流试点县建设,近两年累计有109名教师和9名校长参与城乡交流。在试点基础上,与全县7所中小学结对,聘请省内特级教师38人,全面铺开“借智办学”活动。积极开展对外教育交流合作,全县共有4所学校与市外名校结对。松阳一中与宁波效实中学合作办学。

教师队伍不断成长
  持续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将教师工资总额的3%和生均公用经费的10%用于教育队伍分层分岗培训,5年共投入师训经费1700万元,累计培训教师3万余人次。设立教师培训基金和“名师名校长”奖励基金,鼓励教师校长主动学习,自我提升。全县现有中小学、幼儿园公办教职工2118人,其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幼儿园为100%,小学为100%,初中为100%,普通高中为99.63%,职业高中为97.76%。幼儿教师持证率从2011年的36.7%提高到目前的91.84%。有省级特级教师2人、市县级名教师47人、市县学科带头人81人、市县教坛新秀306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并提出“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将牢记使命与责任,更好担当,初心不改,热情不减,持续将教育现代化这项工作向纵深推进,全面提升内涵建设水平,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