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市国土资源系统紧紧围绕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双示范区”建设目标,精准发力补短板,勇于担当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丽水市国土资源局荣获全省国土资源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优秀单位称号,创卫工作被市政府记集体三等功,还荣获全市信访积案化解先进单位、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优胜单位、全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全市政策处理及供地工作先进单位、市本级“三改一拆”优秀单位等荣誉。
2016年,奋发有为,创新发展,攻坚破难载誉归
(一)服务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全面完成。争取各类用地指标1.48万亩(其中省留指标4041亩),完成100个批次和15个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报批,面积1.71万亩,供应土地1.39万亩,出台《丽水市区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补偿管理办法》、《丽水市农家乐民宿经济用地管理服务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破解了90多个用地政策难题,有力推进了市区重点项目政策处理大会战。
(二)耕地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
全市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其中基本农田示范区54.13万亩。全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全市共筹集资金2.4亿元,累计发放地力保护补贴0.28亿元。扎实推进“611”耕地保护工程,实施耕作层剥离934亩,完成垦造耕地1.36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19.1万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1031亩,我市连续21年实现耕地占补动态平衡。
(三)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进一步加强商住用地供应及分类管理,合理优化用地供应规模、结构和时序,有力保障了全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市供应商住用地1072亩,其中市区供应商住用地221亩。实施“亩产倍增计划”,全市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面积1952亩,盘活存量土地5693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4696亩。
(四)不动产统一登记率先全面实施
市本级在全省率先通过实施前评估,并于3月10日发放了第一本不动产权证书。7月,全市所有县(市、区)全面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全市发放不动产权利证书3.8万本、不动产登记证明4万本、受理不动产档案查询6.7万次。全面开展存量房交易与登记一体化改革,不动产交易、登记实现“一条龙”服务,得到了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的充分肯定。
(五)矿政管理工作持续加强
编制市、县两级“十三五”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控制矿业权总量,优化矿山布局。全市出让采矿权1宗;出台《丽水市矿业权人信用信息公开发布制度》,严格执行“红黑榜”信用制度。加强绿色矿山建设,全市累计建设绿色矿山56家。全市所有矿山实现100%达标运行,提前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六)服务民生水平进一步提升
全力以赴做好苏村抢险救援工作。加大地质灾害隐患点人员避让搬迁和隐患排险治理力度,全市共解危人口9321人。保障农民建房用地需求,全市安排农民建房专项指标1922亩,审批农村无房户、危房户15841户。开展1∶500农村数字地籍调查,累计完成442平方公里农村数字地籍调查。全市完成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实际发证1.93万宗、农房所有权发证2.17万宗、农村不动产权证发证2.71万宗。

缙云县舒洪镇岭口村“旱改水”质量提升示范项目遂昌县柘岱口地质灾害点搬迁
2017年,众心齐力,撸袖实干,风正潮涌逐浪行
2017年,全市国土资源部门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指导思想,勇当绿色发展的探路者和模范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一)全力维护民生权益
坚持“以搬为主、搬迁与治理相结合”,全面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大搬快治”三年行动。妥善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继续扩大林权统一登记试点,实现全市林权登记试点工作全覆盖。改进征地补偿安置方式,因地制宜采取迁建安置、货币安置、入股安置、实物补偿等多种安置方式,妥善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
(二)精心服务经济发展大局
大力推进“坡地村镇”试点,努力做好用地保障服务。大力实施用地精准配置,强化建设项目储备,建立项目“有序纳入、滚动调整、实时监测”工作机制,提高计划与建设项目的匹配度。着力推进“五水共治”、特色小镇等重大项目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利用低丘缓坡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继续落实好农民建房用地,做到应保尽保,力争解决农村无房户、危房户建房1.1万户。
(三)坚决守住耕地红线
大力实施“611”耕地保护工程,落实“补改结合”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科学开展低丘缓坡垦造耕地,今年完成垦造耕地1万亩;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17.6万亩;完成建设用地复垦700亩,力争完成800亩。从严控制新增违法用地。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将保护责任落实到村组、农户。
(四)提高矿政管理水平
实施新一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加强规划“三区”管理,引导矿山向规划开采区集聚;提高矿产开发准入门槛,实行最小储量规模和最低开采规模“双控”制度。全面推进美丽矿山建设;强化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继续实施综合地质调查工程,加大战略新兴产业矿产勘查力度。大力实施重点区域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加强地质遗迹(古生物化石)保护,完善地质(矿山)公园建设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源保障。

龙泉市小梅镇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遂昌县应村新村地质灾害搬迁示范点
2016年,奋发有为,创新发展,攻坚破难载誉归
(一)服务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全面完成。争取各类用地指标1.48万亩(其中省留指标4041亩),完成100个批次和15个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报批,面积1.71万亩,供应土地1.39万亩,出台《丽水市区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补偿管理办法》、《丽水市农家乐民宿经济用地管理服务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破解了90多个用地政策难题,有力推进了市区重点项目政策处理大会战。
(二)耕地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
全市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其中基本农田示范区54.13万亩。全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全市共筹集资金2.4亿元,累计发放地力保护补贴0.28亿元。扎实推进“611”耕地保护工程,实施耕作层剥离934亩,完成垦造耕地1.36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19.1万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1031亩,我市连续21年实现耕地占补动态平衡。
(三)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进一步加强商住用地供应及分类管理,合理优化用地供应规模、结构和时序,有力保障了全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市供应商住用地1072亩,其中市区供应商住用地221亩。实施“亩产倍增计划”,全市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面积1952亩,盘活存量土地5693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4696亩。
(四)不动产统一登记率先全面实施
市本级在全省率先通过实施前评估,并于3月10日发放了第一本不动产权证书。7月,全市所有县(市、区)全面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全市发放不动产权利证书3.8万本、不动产登记证明4万本、受理不动产档案查询6.7万次。全面开展存量房交易与登记一体化改革,不动产交易、登记实现“一条龙”服务,得到了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的充分肯定。
(五)矿政管理工作持续加强
编制市、县两级“十三五”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控制矿业权总量,优化矿山布局。全市出让采矿权1宗;出台《丽水市矿业权人信用信息公开发布制度》,严格执行“红黑榜”信用制度。加强绿色矿山建设,全市累计建设绿色矿山56家。全市所有矿山实现100%达标运行,提前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六)服务民生水平进一步提升
全力以赴做好苏村抢险救援工作。加大地质灾害隐患点人员避让搬迁和隐患排险治理力度,全市共解危人口9321人。保障农民建房用地需求,全市安排农民建房专项指标1922亩,审批农村无房户、危房户15841户。开展1∶500农村数字地籍调查,累计完成442平方公里农村数字地籍调查。全市完成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实际发证1.93万宗、农房所有权发证2.17万宗、农村不动产权证发证2.71万宗。


2017年,众心齐力,撸袖实干,风正潮涌逐浪行
2017年,全市国土资源部门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指导思想,勇当绿色发展的探路者和模范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一)全力维护民生权益
坚持“以搬为主、搬迁与治理相结合”,全面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大搬快治”三年行动。妥善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继续扩大林权统一登记试点,实现全市林权登记试点工作全覆盖。改进征地补偿安置方式,因地制宜采取迁建安置、货币安置、入股安置、实物补偿等多种安置方式,妥善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
(二)精心服务经济发展大局
大力推进“坡地村镇”试点,努力做好用地保障服务。大力实施用地精准配置,强化建设项目储备,建立项目“有序纳入、滚动调整、实时监测”工作机制,提高计划与建设项目的匹配度。着力推进“五水共治”、特色小镇等重大项目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利用低丘缓坡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继续落实好农民建房用地,做到应保尽保,力争解决农村无房户、危房户建房1.1万户。
(三)坚决守住耕地红线
大力实施“611”耕地保护工程,落实“补改结合”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科学开展低丘缓坡垦造耕地,今年完成垦造耕地1万亩;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17.6万亩;完成建设用地复垦700亩,力争完成800亩。从严控制新增违法用地。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将保护责任落实到村组、农户。
(四)提高矿政管理水平
实施新一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加强规划“三区”管理,引导矿山向规划开采区集聚;提高矿产开发准入门槛,实行最小储量规模和最低开采规模“双控”制度。全面推进美丽矿山建设;强化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继续实施综合地质调查工程,加大战略新兴产业矿产勘查力度。大力实施重点区域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加强地质遗迹(古生物化石)保护,完善地质(矿山)公园建设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源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