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丽水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官方APP

白云花苑
丽阳公园
纳爱斯健身广场
江滨
  “十一五”以来,丽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始终把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城市化发展作为全市城乡建设工作的中心,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50.5%,比2005年提高了10.2个百分点。中心城市初步构建了“一江双城”的城市总体框架,建成区面积从2005年的25.35平方公里扩大到33.1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21.04万增加到32.6万,空间布局逐步优化,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位日渐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一、坚持科学规划,突出城市山水特色  坚持规划龙头引领全局,注重科学规划,加快规划覆盖,强化规划控制。明确规划理念,结合丽水实际,强化“特色建城”,在城市规划工作中确立了“注重山水、突出宜居、留足空间、科学布局”的规划理念,突出做好山、水、城融合文章。按照“服务发展、规划先导、适度超前”的工作原则和“加快覆盖、完善配套”的工作思路,不断优化完善了城镇规划体系。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加强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与金衢丽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相协调,市域形成“一心、三带、多点”的空间发展结构,总体规划用地范围从90平方公里扩展到372.7平方公里。不断健全中心城市规划体系,先后完成与丽水城市总规相配套的60多项各类详细、专业规划的编制,重点研究并完成了南明湖区域空间规划,形成 “一湖、三山、三岛、六区、十景”的规划结构。目前丽水中心城市控制性详规已实现全覆盖。

二、坚持加快发展,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按照市委、市政府“大投入促进大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抢抓机遇,突出重点,加快建设”的工作思路,按照“拉框架、建新区、改旧城、强功能、出亮点”的具体工作目标,不断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提高了城市承载能力。撤地设市以来,中心城区累计完成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过150亿元。市区通过加快对城市交通的投入和建设,城市道路主框架和南北双城主要道路交通连接线基本形成,基本形成“一环、五横、五纵”道路网框架,累计新建城市道路160多公里,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从7.66平方米增加到12.97平方米。加快供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已基本满足使用到2020年的要求,城市社会发展的承载力有效增强。

三、坚持提升品位,城市魅力日渐显现  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和山水特色,建成了行政中心、江滨景观带、处州公园、紫金大桥、南明湖等一批凸显丽水特色的标志性项目和城市景观。城市“亮化、美化、绿化”工程有序推进,撤地设市以来,累计新建城市绿地面积600多万平方米,建城区绿地率从20.78%提高到36.76%,绿化覆盖率从26.2%提高到41.1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8.06平方米提高到10.61平方米。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组织城市环境综合大整治,积极打造了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开展“六城联创”,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连续8年居全国前列、全省首位,山水宜居城市的独特魅力日渐显现。

四、坚持保障民生,居住质量大幅提升  把大力实施安居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大事来抓,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正逐步实现丽水市民居者有其屋,并不断改善居住条件。2000年以来,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70亿元,相继建成怡景花苑、白云花苑、阳光城、绿洲花苑、江滨小区、蔚蓝水岸等一大批高品质的住宅小区,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累计新建保障性住房将近50万平方米,实施廉租住房保障770户,市区实现最低收入2.5倍以内、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以内的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大力推进旧城、内河、道路“三大改造”,实施了39万平方米的江滨区块旧城改造,通过有计划地对“危、破、挤、乱”的老城区实施综合改造,城市居民特别是老城区的居民出行以及居住条件和环境大为改善和提升。

尉为壮观的紫金大桥
火车站公园
处州公园夜景
滨水公园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