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遂昌县农办在省市农办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加快转型跨越,推动强县富民”工作主线,按照“聚力五水共治,打造五美遂昌”的目标要求,以落实农村政策和综合协调为抓手,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举措,深入开展各项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一、多措并举,建设美丽乡村
建设美丽乡村,优化人居环境,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全力以赴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我们从去年7月份开始,历时半年调查摸底,通过专家会审相继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和实施细则方案。为争取资金,积极与省农办等部门和专家组沟通,争取到省级专项补助资金 2397 万元,整合特扶资金及其项目资金共5000 万元,为污水治理打下了坚实基础。在项目推进中,推行“挂牌淘汰制”,全面实施“周督查、旬暗访、月通报”制度,共组织各类暗访督查40余次。目前,全县55个村全部开工建设,受益农户数9842户,14个村已经完工,完成投资5356万元,占年度计划的89.3%。
二是点面结合推进“六边三化三美”行动。面上抓垃圾处理、河道治理保洁、绿化维护。累计完成农村河道整治54.49公里,农房改造6291户,新建无害化卫生公厕93座、森林通道176.9公里,新建生态公墓园101处。抓风景线建设。继续实施水稻-荞麦-油菜轮作模式,另增加桃花景观带。点上积极开展“花样农家”活动,在农家房前屋后种植玫瑰、月季等观赏性强的花木,全力打造一批花团锦簇、花开四季的“花样农家”。目前已完成1031户“花样农家”申报工作,下步将进行验收。三是“修、用”并举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按照“打造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总体思路,稳步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长濂今年完成投资1400万元,建成了停车场和四星级公厕。淡竹、蔡和等4个省级一般村已完成预算审价及招投标。仙岩、举淤口、弓桥头等5个第二批省级一般村规划设计已通过评审,年底前将完成30%的形象进度。
二、多轮驱动,促进农民增收
围绕农民增收,我们以产业扶贫、特别扶持、乡村休闲旅游等为抓手,多轮驱动促进农民增收。抓项目促增收,强力推动扶贫开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三大类民生项目。
抓产业促增收,积极培育茶、竹等五大支柱产业和制种等五大特色产业,发展一批加工、营销型龙头企业和服务型专业合作组织。抓异地转移促增收,截至11月底,异地转移563户1968人,整村搬迁603人,分别完成年度计划98.4%和100.5%。抓休闲旅游促增收, 1——11月全县农家乐接待游客252.25万人次,同比增长34.0%,经营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41%。抓结对帮扶促增收。截至目前,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旅游局、省财贸公司、平湖市、长广集团等省级结对帮扶单位落实帮扶资金500余万元,市、县两级落实帮扶资金200余万元。
三、深化改革,健全体制机制
种好改革“试验田”,不断创新举措,扎实推进,创新社区管理方式和完善山海协作机制。
创新管理方式,制定出台了社区管理与服务实施方案,明确对异地安置人员按参照城市社区管理、委托城市社区管理、村民自治管理、安置地协助管理四种类型分类管理服务。完善管理服务。设立农民增收、社会保障、综合治理等岗位,探索代办制度。扶持创业就业。创办市民学校,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培育来料加工点位,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特色村,发展山茶油、红提、猕猴桃等生态农业。
完善山海协作机制。签订遂昌-诸暨山海协作共建生态产业园项目。强化组织领导,设立产业园管委会,县领导班子带头领办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要素保障。优先保障产业园用地指标需求。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不定期派送骨干力量赴诸暨学习,借助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发力园区建设。完善服务机制。实行提前审批服务制度,提高审批效率。公安、环保等部门派员进驻园区,将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审批等15项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到管委会。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制度,一对一服务企业落地。
一、多措并举,建设美丽乡村
建设美丽乡村,优化人居环境,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全力以赴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我们从去年7月份开始,历时半年调查摸底,通过专家会审相继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和实施细则方案。为争取资金,积极与省农办等部门和专家组沟通,争取到省级专项补助资金 2397 万元,整合特扶资金及其项目资金共5000 万元,为污水治理打下了坚实基础。在项目推进中,推行“挂牌淘汰制”,全面实施“周督查、旬暗访、月通报”制度,共组织各类暗访督查40余次。目前,全县55个村全部开工建设,受益农户数9842户,14个村已经完工,完成投资5356万元,占年度计划的89.3%。
二是点面结合推进“六边三化三美”行动。面上抓垃圾处理、河道治理保洁、绿化维护。累计完成农村河道整治54.49公里,农房改造6291户,新建无害化卫生公厕93座、森林通道176.9公里,新建生态公墓园101处。抓风景线建设。继续实施水稻-荞麦-油菜轮作模式,另增加桃花景观带。点上积极开展“花样农家”活动,在农家房前屋后种植玫瑰、月季等观赏性强的花木,全力打造一批花团锦簇、花开四季的“花样农家”。目前已完成1031户“花样农家”申报工作,下步将进行验收。三是“修、用”并举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按照“打造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总体思路,稳步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长濂今年完成投资1400万元,建成了停车场和四星级公厕。淡竹、蔡和等4个省级一般村已完成预算审价及招投标。仙岩、举淤口、弓桥头等5个第二批省级一般村规划设计已通过评审,年底前将完成30%的形象进度。
二、多轮驱动,促进农民增收
围绕农民增收,我们以产业扶贫、特别扶持、乡村休闲旅游等为抓手,多轮驱动促进农民增收。抓项目促增收,强力推动扶贫开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三大类民生项目。
抓产业促增收,积极培育茶、竹等五大支柱产业和制种等五大特色产业,发展一批加工、营销型龙头企业和服务型专业合作组织。抓异地转移促增收,截至11月底,异地转移563户1968人,整村搬迁603人,分别完成年度计划98.4%和100.5%。抓休闲旅游促增收, 1——11月全县农家乐接待游客252.25万人次,同比增长34.0%,经营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41%。抓结对帮扶促增收。截至目前,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旅游局、省财贸公司、平湖市、长广集团等省级结对帮扶单位落实帮扶资金500余万元,市、县两级落实帮扶资金200余万元。
三、深化改革,健全体制机制
种好改革“试验田”,不断创新举措,扎实推进,创新社区管理方式和完善山海协作机制。
创新管理方式,制定出台了社区管理与服务实施方案,明确对异地安置人员按参照城市社区管理、委托城市社区管理、村民自治管理、安置地协助管理四种类型分类管理服务。完善管理服务。设立农民增收、社会保障、综合治理等岗位,探索代办制度。扶持创业就业。创办市民学校,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培育来料加工点位,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特色村,发展山茶油、红提、猕猴桃等生态农业。
完善山海协作机制。签订遂昌-诸暨山海协作共建生态产业园项目。强化组织领导,设立产业园管委会,县领导班子带头领办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要素保障。优先保障产业园用地指标需求。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不定期派送骨干力量赴诸暨学习,借助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发力园区建设。完善服务机制。实行提前审批服务制度,提高审批效率。公安、环保等部门派员进驻园区,将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审批等15项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到管委会。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制度,一对一服务企业落地。